牡丹鄉現有9處傳統公墓,但多是日據時代沿用至今,除有濫葬情況外,還有毗鄰私人土地情形,公所為此力推環保自然葬法、計畫新建「大梅第一公墓納骨牆」,但因山區地形受限及原民文化不同等影響,足足卡關3年,23日終於在居民的期待下動土,預計10月竣工。
牡丹鄉長陳英銘表示,斥資15250萬打造的大梅第一公墓納骨牆,屆時將提供720個櫃位,同時也有樹葬區,而此也將是鄉內「首個示範區」,目前原鄉的墓葬區都出現飽和狀態,雖然建造納骨塔或納骨牆就能解決問題,但如何興建就是個大問題。
他說,在原民傳統信仰、入土為安等觀念考量下,光是說服280座墓基墓主起掘遷葬,就耗盡3年時間,但這一切都值得,因原鄉不僅需要現代公墓設施解決殯葬用地不足問題,更應遵循環保自然葬法,始能維護原鄉自然生態環境,促進土地資源永續利用。
牡丹鄉公所表示,除「說服居民」是一大工程外,山區地形受限也是原鄉要蓋納骨塔或納骨牆的阻力之一,沒有平緩的地面真的很難打造公墓園區,此外還有地目限制等,幸目前已克服種種困難,而雖不能打造納骨塔,但納骨牆足以供應所需。
公所期望,大梅的示範效果能呈現,讓其他社區、部落也能接受現代化殯葬觀念;此外,此次配合起掘的墓主日後將免費使用大梅公墓納骨牆櫃位。
(中時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