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4-20Text: Yan LawPhoto: CWing Li
人人都有一死,但你可曾想過,自己的喪禮將會是甚麼模樣?「我試過籌辦一個安息禮拜,家屬邀請所有來賓都穿著先人最喜歡的粉紅色到場。於是,有人穿上粉紅色的恤衫、有人打上粉紅色的領呔,也有人配戴粉紅色的眼鏡……一起送別那位他們所心愛的長輩。」基督教殯儀公司「愛百合」喪禮策劃師李晴峯(Martin)如是說。
以為「粉紅色喪禮」已經夠特別?那你一定沒有想過,設計單調乏味的吉儀竟也可以色彩繽紛!「還有棺木、靈車、場地布置、典禮流程、場刊設計、骨灰甕等,我們盡可能提供更多選擇,希望可以打破大家對喪禮的固有觀感。」
平時設計單調乏味的吉儀竟可以色彩繽紛!
骨灰甕的花紋也很多樣化。Martin說:「試過有家屬看中了一個色彩豐富的骨灰甕,只因為甕的顏色和花紋,與先人生前的衣服花色很相似。」
陪伴喪親者走過悲傷
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修讀項目策劃學士及市場學碩士的Martin,2010年畢業後隨即回港發展,加入了一間教育機構從事行政管理工作,生活過得輕鬆,可是他內心深處並未滿足,便毅然辭職。他說:「想做些對人、對社會都更有意義的事。」
後來機緣巧合下,Martin看到愛百合的招聘廣告,便膽粗粗叩門見工。「之前從沒想過加入殯儀業,對這行更是毫無認識。只是我覺得,若有人喪親,情緒低落下還要處理先人的身後事,實在是毫不容易,所以很想陪伴他們走過這一段路。」的而且確,由租用場地、選擇棺材的質料、葬禮方式,到安排日子舉行喪禮、邀請賓客等,都是極費神的事務;倘若親友間對喪事還有諸多不同意見,籌辦起來絕對是心力交瘁!Martin說:「所以我們作為協調者,正是著力去了解並發掘出家屬的實際需要,然後實行出來,讓他們不用為各種瑣碎的事務跑東跑西。」
加入殯儀業前,Martin對這行其實毫無認識。
愛百合很著重對人的關懷,所以很鼓勵喪親者為先人撰寫生平。(圖中的先人生平為參考樣本。)
而Martin在安排喪禮的內容和程序時,亦很著重呈現先人的一生,以示尊重。「他們一生的經歷是很寶貴而獨特的,能成為後人的人生指導。所以我們會相約先人的親友做訪問,再執筆撰寫其生平,最後交由親友補充。」Martin認為,能夠在喪禮上追述先人生平固然很重要,「但更寶貴的是,這其實是一個很濃縮、很有意義的家庭聚會,一起去回憶一家人的過去與現在,從中發現愛一直沒變,也不會因死亡而停止。」
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
然後Martin說起了一位父親的故事。「我印象很深刻,在他按掣把九歲兒子的靈柩送入火化前,他拖著太太,還有小女兒圍成一圈,然後說:『我們為仔仔曾經來到這個家庭來感謝上天,雖然只有短短的時間,但仔仔帶給我們許多美麗和寶貴的回憶。他永遠是我們的兒子和哥哥。』當下,我看到一份很立體的親情,不只有悲傷,但也有歡笑。」
Martin指,近年愈來愈多人選擇以綠色殯葬的形式取代傳統的殮葬方法,但又想保留少量骨灰作纪念品,所以微型骨灰盒便應運而生。
把骨灰吹進玻璃化身為擺設,意味「人生雖無常,愛卻恆久不變。」
陪伴過無數喪親者走過低谷後,Martin愈來愈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所在,但他不諱言,殯儀仍是個不容易宣之於口的話題。「有次我去參加一個中學同學的婚禮,在接待處遇到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,便很自然地和他打招呼、互問大家的工作近況。我開口答他前其實也遲疑了半秒,但因為我倆本身也挺相熟,便照實說了幾句。結果是,他反應不來。」回想當時的情況,Martin表示理解,說朋友可能不是真的很忌諱,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應,畢竟他們正置身婚宴現場。
「大多數人的反應嗎?與其說是恐懼,不如說是好奇。」Martin解釋說,雖然殯儀業一直予人恐怖、陰沉的感覺,但隨著社會文化的轉變,愈來愈多人開始對這個行業感到興趣。「有人會一臉好奇地問我,有沒有遇到靈異事件?有甚麼感人的故事可以分享?而我每次分享,我都覺得大家是很認真去聆聽的。」
2018-04-20
2018-04-13
2018-04-06
2018-03-27
2018-03-16
2018-03-09
2018-03-02
2018-02-23
2018-02-15
2018-02-09
2018-04-19(1754人參與)37